郑晓波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2020年,陌生的新冠疫情毫无预警的来了,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筛查、隔离治疗定点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疫情防控作为近期唯一重点工作,坚定信心、冲锋在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防控救治,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之下,医务人员冲锋在前,后勤保障部门也毫不放松。本文将结合鄞州区第二医院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医院后勤防控及基建改造实践,从物业保洁、基建设施、安保防控三个方面的防控工作展开,与大家交流与探讨疫情之下对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思考。
壹 医院保洁与医废防控
01做好外包物业公司的人员管控、培训工作
针对外包公司员工文化水平低、稳定性差等特性,鄞州区第二医院采用集中与个体、化繁为简、图文并茂、反复强化等形式进行个人防护、消毒隔离、工作流程等相关内容的培训,为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为院区内每一位外包物业公司人员做好一人一档建档工作,努力做到在个人防护到位的情况下保证医院环境安全。
▲ 图1 针对外包物业公司人员的“抗疫”专项培训考核现场
02 规范院区保洁、医废处置管理工作要求,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根据国家卫健委要求,鄞州二院梳理制定成册《鄞州二院新冠疫情期间相关制度流程合集》,内容涵盖保洁、医废处置、转运、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要求等,规范了院区保洁、医废处置管理工作要求,并迅速实施落地。
对于公厕、电梯、卷帘等使用频率高的场所,实施目视法管理,建立清洁消毒登记表并上墙,同时对高危场所实施双人工作监督制,采用荧光标记法、目测法等检查方式来监管清洁消毒的效果,确保清洁消毒效果和个人防护措施到位。
03 做好医院废弃物管理,设立“新冠医废”处理专区
医院废弃物包含了医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妥善处置医院废弃物,才能保障医务人员、患者、周边群众的健康和安全。疫情发生后,对于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后勤服务部门通过措施改进、流程优化、监督管控三方面来保障这部分工作的落地开展。
生活垃圾方面,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生活垃圾在院内的停留时间和外流风险,物业部门迅速联系垃圾清运部门,将我院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纳入5号专线进行清运焚烧处理,每24小时收集转运1次,公厕、大厅等人流相对密集且流动性较大地方的垃圾桶,要求每4小时清理1次,特殊情况随时清理,每次垃圾扎带后必须使用1:500含氯消毒液对袋口、垃圾桶内外部进行喷洒,同时取消男厕纸篓,厕纸调整为水溶性可降解厕纸。对隔离病区、发热门诊、核酸标本检测点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纳入“新冠医疗废物”处理。
▲ 图2 防护用品规范穿脱图示医疗废物收集工人专版
对于此次疫情中院感风险巨大的医疗废弃物,物业部门则做了更多的措施改进和流程优化来保障临床工作安全。比如,制作《防护用品规范穿脱图示医疗废物收集工人专版》,规范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管理要求,并对专职工人进行专项培训考核,确保工人职业安全;在医疗废物暂存点内设立“新冠医废”专区,单独存放隔离病区、发热门诊、核酸标本检测点产生的医疗废物;全封闭医废转运车专人专线转运各病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制作医疗废物“鹅颈法”收集流程图示及教学视频,利用钉钉、微信、院内网等信息化手段和实地指导相结合等形式向临床医护及保洁人员推广学习。
▲ 图3 医疗废物“鹅颈法”收集流程图
▲ 图4 “新冠医废”暂存专区 ▲ 图5 医疗废物暂存点消毒管理登记表
▲ 图6 医废转运车
贰 医院基建设施防控
01 扩建发热门诊,建设临时板房
随着新冠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日益增多的门诊患者数量与有限的等候区域空间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进入发热就医的门诊患者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对医护人员也带来较高的感染风险。
为解决发热门诊空间不足问题,基建部立刻着手发热门诊等候区域的扩建工作。根据现有场地情况,召集院感科、感染科、护理部、医务科等各科室就现一层发热门诊平面图进行方案讨论,并快速定稿,确认在发热门诊候诊区域外车辆道路处搭设T字型的临时板房,作为预检分诊、候诊区域。同时保持临时板房候诊区开窗状态增加室内空气流通。
时逢大年二十九,在材料、物资、人力紧缺的情况下,医院组织各方力量全力投入到临时板房建设中,同时由后勤人员组建一支临时应急小分队负责接水电、装设施、搬家具、开通网络等等,五天即完成临时板房的搭建。同时,基建部还根据院内交通道路走向,沿绿化带安装LED灯带作为夜间引导标识,正确引导相关人员至发热门诊。
▲ 图7 组织各方力量全力投入临时板房建设
▲ 图8 新增预检分诊、候诊区域
02 停用中央空调,消除传染风险
疫情爆发后,医院第一时间关闭全院中央空调,并且对所有出风、回风口进行封闭式处理(采用薄膜胶带密封)。同时净化区域(手术室、ICU、静脉配置中心等)增加初效过滤器的清洗频次和室内回风过滤网的清洗频次。加强公共区域通风,定时开启所有大厅、楼道及电梯厅的窗户,保持空气流通。负压手术室重新调试压差,每天正常开机备用。
疫情爆发趋势暂缓后,中央空调管道由专业单位负责清洗消毒后再正式使用,并对机组过滤器进行更换。
叁 医院安保防控措施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如果说医护人员是战疫“急先锋”,那么安保人员则是战疫的守护接应部队。疫情来袭,保卫部科学防控,严密布防,对隔离病房、门岗及电梯厅进行了专项防控。同时,制定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消防应急预案,对于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重点培训,为全院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屏障。
01 隔离病房防控
对隔离病房区域,为保障其独立性、安全性,受限制区域特定人员的进入。
对电梯进行楼宇控制,隔离病房区域除特定电梯以外,其余电梯均取消其到达该层的功能,并采用刷卡模式进行管理;对隔离病房两侧楼梯口由安保人员24小时把手,防止人员误入;建立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应急安保小分队,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并及时报警,协助警务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处置流程如下:
02 门岗及电梯厅防控
门岗作为防控的重要关口,建立应急流程与制度,做好人员的院感培训。由于医院出口较多:西面一个出口、北面一个进出口,东面三个进出口,为便于防控,疫情期间调整为只开放东面其中两个进出口,搭设顶棚,设立专职安保人员负责测温、亮码工作。
电梯厅建立探视流程制度,安装测温仪,设立24小时专职安保负责监测体温、探视人员管控。
03 消防应急预案与准备
疫情期间,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制定了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消防应急预案,对于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重点培训,包括灭火器使用、手动报警装置、逃生通道、疏散指示灯、气体总阀位置等要求全员都掌握。将隔离病房往下两个楼层空出既作为备用病房,同时也作为垂直疏散临时撤离点。
肆 远景:传染病救治设施建设工程
在疫情逐渐控制后,我们不能停下思考与改变。为了有效增强医院传染病救治设施硬件条件,提高应对传染病病例诊治的基础空间,增加医院传染病诊治医疗资源供给,极大程度改善传染病病例诊治条件不足的局面,医院计划于10月份实施鄞州区第二医院传染病救治设施建设工程。
01 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分七个子项:发热门诊新建;发热门诊候诊区新建;607负压病房改造;负压血透室改造;重症监护负压病房改造;负压手术室改造;PCR实验室负压改造项目等。总造价1389万元,具体改造内容及规模如下:
1.1 发热门诊新建。建设地点位于鄞州二院肠道门诊西侧绿化带位置,其中发热门诊占地 847.80平方米。按“平战结合”考虑设计,非疫情期间,可以同时进行儿童和成人诊治;疫情期间,原发热门诊作为儿童诊治区域。
1.2 发热门诊侯诊区新建。建设地点位于鄞州二院肠道门诊西侧绿化带位置,发热门诊候诊室占地 373.56 平方米。
1.3 607负压病房改造。建设地点位于鄞州二院607病区朝南区域,建筑面积72平方米。
1.4 负压血透室改造。建设地点位于鄞州二院3号楼2层西南角,建筑面积165平方米。
1.5 重症监护负压病房改造。建设地点位于鄞州二院6号楼2层 EICU西南角位置。改造区域包括 ICU“示教室、2间值班间、库房、和仪器间”;改造2间负压病房,整体床位数量不受影响;库房和小库房合并移址至单间1,仪器间移址至小库房,示教室移址至单间 2,2间值班室需另外选址;按“平战结合”考虑设计,新增2张负压病房非疫情期间朝东开门,作为普通EICU床位使用,建筑面积156平方米。
1.6 负压手术室改造。建设地点位于鄞州二院6号楼手术室5号手术间。原医院6号楼手术室6号手术间为负压手术室,选相邻的5号手术间进行改造。
1.7 PCR实验室负压改造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鄞州二院1号楼6层临床检验中心。将原检验中心PCR 实验室进行负压改造,面积24平方米。
02 传染病救治设施现状
当前鄞州二院传染病救治设施不符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建设的意见(审议稿)》的要求;需新增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候诊室、负压手术室、负压ICU、负压病房、负压血透室、负压核酸检验实验室等配套设施。
▲ 图9 鄞州二院1号楼现功能区域
▲ 图10 鄞州二院3号楼现功能区域 ▲ 图11 鄞州二院6号楼现功能区域
03 项目改造方案
鄞州二院传染病救治设施改造项目主要新建发热门诊及发热门诊候诊区,临近1号楼现发热门诊CT室;6号楼607病区朝南区域负压病房改造;3号楼2层西南角负压血透室改造;6号楼3楼手术室6号负压手术间相邻的5号手术间,改造为负压手术间;6号楼2层EICU 西南角位置 ICU“示教室、2间值班间、库房和仪器间”改造为2间负压重症监护病房;1号楼6层临床检验中心,原 PCR 实验室改造为负压PCR 实验室等。
▲ 图12 发热门诊一层平面图 ▲ 图13 发热门诊二层平面图
▲ 图14 负压病房改造方案图
▲ 图15 负压血透室改造方案图
▲ 图16 负压重症监护病房平面图
通过基建设施的新建与改建,将能大大提高医院应对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硬件能力,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伍 总结与思考
通过此次疫情的考验,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团结一致的力量,让我们相信在困难面前只要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战胜困难。
此次考验,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作为医院后勤人所发挥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管理能力;完善各类突发的应急预案、做好外包人员的培训;做好基建项目的设计阶段工作,将“平战结合”的理念结合起来,尤其是涉及感染相关的流程规范。
最后让我们医院后勤人、基建人一同努力,将医院的后勤管理朝更高的方向迈进!